
時間:所屬分類:學術成果常識瀏覽:1次
老師們,想必都有過這樣的經歷:教學工作忙得分身乏術,學校又催著提交論文,可腦海里一片空白,完全不知道該寫些什么。要么覺得自己的課堂平淡無奇,沒什么值得深挖的內容;要么覺得科研課題高深莫測,不知如何落地轉化。其實,論文選題并沒有那么玄乎,它不需要我們憑空創造,而是藏在身邊,等待我們去“發現”。今天,小編就和大家分享四個接地氣的找題方向,把它稱為“選題四向”,幫你輕松破解選題難題。

01、向下扎根:從你的“煩惱”里找題目
你最頭疼的教學問題,恰恰是最好的選題。日常上課中,哪個教學環節讓你覺得別扭低效?哪個學生的提問讓你一時語塞?這些教學中的“困惑”與“痛點”,其實都是論文的“金礦”。
具體怎么做?建立專屬的“問題清單”即可。比如:
“問題 1”:小組討論時總是少數優等生主導發言,其他學生全程沉默,該如何破解?
“轉化 1”:可直接轉化為《小學科學課堂中促進學生小組討論深度參與的策略研究》;
“問題 2”:知識點和解題技巧反復講解,學生依然不會審題,該怎么改進?
“轉化 2”:可轉化為《基于審題能力培養的小學數學習題教學實踐研究》。
你看,只需稍作提煉,教學煩惱就能變成具體可行的選題。
02、向上生長:從你的“課題”里長題目
如果手頭有正在推進的課題,那就是選題的“富礦”。采用“總 - 分”拆解法,就能把宏大的課題拆解成多篇具體的小論文。
比如,你們教研組的課題是《小學英語跨學科主題學習中過程性評價的設計與實施》,題目看似寬泛,拆解后可生成多個選題:
《過程性評價在小學英語跨學科項目中的設計與應用》(聚焦評價設計);
《小學英語跨學科主題學習中評價工具的開發與實踐》(聚焦工具研發);
《小學英語跨學科主題學習過程性評價的實施路徑探究》(聚焦實踐落地)。
一個大課題能延伸出多篇高質量論文,且每篇都有課題支撐,絕非空中樓閣。
03、向內探尋:從你的“閃光點”里凝題目
每位老師都有自己的教學拿手好戲:有的擅長設計精妙板書,有的擅長用故事化解教學難點,有的指導的活動小組屢獲佳績…… 這些都是你的“獨家優勢”。
復盤一下,你在教學中做的哪件事效果顯著?把具體做法、實施過程和背后的教學思考整理成文,就是一篇有價值的論文。比如,你擅長用畫圖方式幫助學生理解抽象概念,就可以提煉為《可視化思維在 XX 學科教學中的應用初探》。你的教學經驗,就是最獨特的寫作資本。
04、向外借力:從“熱點”里借題目
平時多關注教育類雜志、權威公眾號,及時了解行業熱點,比如“深度學習”“跨學科融合”“項目化學習”“核心素養培育”“人工智能賦能教學”等。
將這些熱點詞匯與自己的教學實踐結合,就能讓選題更具時代性和價值感,格局瞬間打開。
小結
記住這十六個字:多讀(拓題)、多看(找題)、多做(生題)、多思(凝題)。論文選題不是憑空“找”出來的,而是在日常的閱讀積累、觀摩學習、教學實踐和深度思考中自然“長”出來的。下次再為選題發愁時,不妨從這四個方向入手試試吧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