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時間:所屬分類:EI|SCOPUS瀏覽:1次
在材料科學領域,選擇合適的期刊發表研究成果是科研人員的重要任務。EI(工程索引)、SCI(科學引文索引)和 CSCD(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)收錄的期刊,往往代表著較高的學術水平與行業認可度。對于國內材料類研究者而言,了解并掌握一批優質、好投的期刊,能有效提升投稿成功率,加速成果發表。以下為您詳細介紹 5 本國內材料類 EI 及兼具其他收錄的期刊。

1. 《Nano-Micro Letters》
影響因子與影響力:該期刊影響因子達 7.292,在材料領域具有較高影響力。其主辦單位為上海交通大學,依托高校雄厚科研實力,打造了專業的學術交流平臺。
收錄情況:被 SCI、EI、CSCD 三大權威數據庫收錄,進一步彰顯其學術地位。論文發表于此,不僅能獲得國際廣泛關注,在國內科研評價體系中也備受認可。
收稿方向:聚焦納米/微米尺度材料與結構,涵蓋從合成、表征到性能研究的全流程。尤其關注在能源、催化、生物醫學、傳感、電磁波吸收等跨學科領域的應用。例如,有關納米材料在新型電池電極中應用的研究,或是微米結構在生物傳感器構建方面的成果,都契合期刊收稿范疇。
2. 《Energy & Environmental Materials》
影響因子與主辦背景:影響因子為 3.94,由鄭州大學主辦。該刊立足能源與環境交叉領域,致力于推動相關材料研究的發展。
收錄詳情:同樣被 SCI、EI、CSCD 收錄,保障了論文傳播的廣度與深度。
收稿范疇:主要涵蓋能源采集、存儲與轉換材料,如各類電池材料、光伏材料、熱電材料等;以及環境修復材料,像用于碳捕獲、水處理的材料等。同時,強調研究中的跨學科技術應用,以及對社會影響的探討。例如,研究某種新型光催化材料在污水處理中的實際應用效果,以及該技術大規模推廣后對社會環境治理成本、資源利用等方面的潛在影響,這類稿件易受青睞。
3. 《Acta Materiae Compositae Sinica》
影響因子與主辦單位:影響因子 2.702,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與中國復合材料學會聯合主辦,在復合材料領域具有深厚底蘊與權威性。
收錄信息:屬于北大核心期刊,同時被 EI、CSCD 收錄,在國內學術評價體系中占據重要地位。
收稿重點:專注于復合材料的基礎與應用研究。從聚合物基、金屬基到陶瓷基復合材料,涉及制備工藝、性能優化以及在航空航天、汽車制造等工程領域的實際應用。比如,關于新型碳纖維增強聚合物基復合材料的制備工藝創新,以及其在航空結構件中力學性能提升的研究,都是期刊關注的重點方向。
4. 《Materials Reports》
影響因子與主辦機構:影響因子 2.442,由重慶西南信息有限公司主辦。該刊致力于傳播新材料領域的前沿研究與行業動態。
收錄情況:被北大核心、CSCD、EI 收錄,為國內材料研究者提供了優質的發表平臺。
收稿方向:主要刊載新材料的綜述與原創研究,涵蓋新能源材料、生物醫用材料等多個領域。特別側重材料基因組技術、先進制備工藝以及工業應用方面的研究。例如,對新型生物可降解醫用材料的制備工藝研究,以及其在醫療器械領域的工業應用前景分析,符合期刊收稿要求。
5. 《Science China Materials》
影響因子與主辦背景:影響因子 2.289,由中國科學院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主辦,代表著國內材料科學研究的較高水平。
收錄詳情:被 SCI、EI、CSCD 收錄,在國內外材料學界具有廣泛影響力。
收稿范圍:覆蓋材料科學全領域,包括金屬材料、高分子材料、納米材料等。注重基礎理論與應用的結合,尤其鼓勵發表中國科學家在材料領域的突破性成果。例如,我國科學家在新型納米金屬合金材料的基礎理論創新,以及其在高端裝備制造中應用的研究成果,易獲得期刊的關注與發表機會。
這 5 本期刊在材料類研究成果發表方面各有優勢,從影響因子、收錄情況到收稿方向,均能滿足不同研究側重的科研人員需求。投稿前,建議作者仔細研讀期刊投稿指南,確保論文格式、內容與期刊要求高度契合,以提升投稿成功率。